《我与地坛》(我与地坛课文)

哈特美文网192024-03-01 11:10:07

美文一览:

我与地坛的作者是谁?

1、史铁生(1951~2010)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2、《我与地坛》在201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史铁生。该书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写自己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思念;第三部分写自己与地坛不可分割的情感。

3、《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4、《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 朝代:近代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5、《我与地坛》这一部书,它的作者是史铁生(1951—2010),中国文学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因两腿偏瘫于1972年返回北京。之后又患肾炎并发展趋势到糖尿病,依靠每星期3次分析保持生命。

6、《我与地坛》,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

《我与地坛》(我与地坛课文)

《我与地坛》主要讲什么?

其实这是一部极富有思想内涵和人情味的作品。内容主要是以地坛为背景,介绍了自己不能行走之后经常到地坛的生活状态在此过程中也写了母亲对我的关怀和爱护。最后还是以一个极富哲理的人生之问结束。

《我与地坛》主要讲述了在作者在突遭不幸双腿瘫痪后对于生死的深沉思考,一个问题是作者悔恨在母亲过早去世后才理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以朴素、动人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其核心是对生命的感悟,即对“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不幸的感悟。他独自承受着“残废了双腿” 的厄运,并对其深入思考,从中得到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感悟。

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与地坛的故事和作者与母亲的故事两大部分,而文章显得两块完全融合在了一起,仿佛在母亲去世后,地坛就成了作者最亲近的地方,地坛就是作者的母亲。除此之外,此书还写了作者关于生,死的理解。

主题思想:《我与地坛》以北京地坛公园为背景,通过作者与地坛的长久对峙,将个体的情感和生命投射到地坛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石之上。

在内容上,本文打破了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间隔,以思辨为主导.而又自始至终饱含情感,内涵深厚。本文还较多地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我与地坛》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主题思想:《我与地坛》以北京地坛公园为背景,通过作者与地坛的长久对峙,将个体的情感和生命投射到地坛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石之上。

主题思想: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在与地坛的交流中作者认识到死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因而对死获得了一些超脱。生不是瞬间可以想透的问题,因而作者从地坛里各类景物的变化中认识到与其痛苦地活,不如开心地活。

《我与地坛》集中思考和表达了“生命”的困难与意义,这是史铁生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对生命再三再四循环反复的思考咀嚼和叩问所得。

对母亲的爱与怀念。根据查询无忧考网显示,《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写出了逝去母亲艰难的命运和伟大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怀。《我与地坛》是一部自传体散文集。

《我与地坛》告诉了我们勇敢面对挫折,珍惜亲情,正确对待人生,不要轻言放弃的道理。《我与地坛》是一位身残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中对自己所见到的人生百态所发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自己情感与发泄情感的地方。

《我与地坛》(我与地坛课文)

《我与地坛》第一章写“我”与地坛,以景物描写为主,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我”去地坛是为了逃避现实;“我”思考了三个问题:关于死;为什么出生;怎样活。

关于《我与地坛》和我与地坛课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网友评论